bys964824@126

中学教师,在内蒙古托克托县一中执教。

喝碗面

往年暑假,受雇于组织部,给那里的年轻人讲授公文写作。一天课前,在部长办公室等人,部长递来一支虫草牌香烟,吸着。就听他接了个电话,太太打的,询问晚饭的事。他柔声细气的说:“在家里,喝碗面吧,素的,葱花有点儿意思就行。连续几天应酬,胃不舒服。”部长吩咐太太做碗素面,吃下去暖胃,好消化,好些人家晚饭就喝面。宋朝叫他汤面,似乎更加准确,只是今天分的细了。

为什么叫喝面却不叫吃面?可能是部分人的习惯叫法,也可能是面食在开水里煮熟连汤带水一起吃的原因,还可能是汤里的面几乎不用咀嚼,形似喝粥喝水一般,更有甚者,吃饭快吃相难看的人如同往嘴里倒,可不就是喝么!

一说喝面,自然想到是白面做的。取白面适量,加水和起,饧一会儿,揉搓几下,如此反复三二遍,做出的面不化汤,口感好,光绵软弹,唇齿留香。今天的人们喜欢和面时加入鸡蛋,或者挑出蛋黄使用蛋清。鸡蛋面口感僵劲,有嚼头,却失去自然面的性状。记的年少时生芽麦子面蒸不成馒头,只好喝面,但煮出的面粘牙不爽,没有人想到加入蛋清塑形。近两三年人们向电视学习,榨取白菜汁、胡萝卜汁、芹菜汁——各样时蔬均可榨汁和面,面色呈五彩,看着就流口水,其优势在于营养,口感逊色纯白面远矣。

家常喝面没有什么讲究,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:把面切成长三角,叫面尖尖,煮出的面叫隔锅面,对汤料有要求,里面有肉臊子、豆腐丁、土豆块块,葱姜蒜辣齐备,芫荽韭菜西红柿缺一不可;或者用鸡蛋取代肉臊子,变成素汤。这个吃法有些享用的因素,算是汤面里的“高配”,不过多数情况下采用“标配”,豆腐土豆芫荽葱必备,其他有没有的可。甚至“标配”也省俭,完全根据个人口味“丢三落四”,再变而成“简装版”,有面有油盐就行。面片也是隔锅面的一种,汤料跟面尖尖一样,不同的是面片用手揪。面片饭也叫片儿汤。片儿汤早就是商品,速食品,好吃不耐饥,竞争力不强,全靠伙计吆喝,因此“卖片儿汤”就成了贬义词。面条子的吃法又不同,清水煮面,高汤勾兑,根据个人口感加肉加蛋加酱加菜加佐料。因为滚汤煮面二道工序,最后高汤浇面,所以汤是汤面是面,伶汤俐水,边吃边喝或者吃完面再喝汤,一清二楚,毫不含糊。还有一种吃法叫拌汤,面食中最简单的做法,洒水于面搅拌成颗粒状,投入开水中煮成间杂面粒的糊状物就成。

刀削面和拉面算是汤面中的佼佼者,它们哥儿两走南闯北混迹大江南北,几乎驻足于县级以上所有城市。它所求甚寡,摆开三五张桌子就成;所需甚简,简单的手艺就配上用场;成本低廉,买得起一袋儿面与辅料就可开张。平生不吃则已一吃就终生难忘,不到十块钱就饱餐一顿,回头客多,行色匆匆的快餐客多,因此削面馆拉面馆很受大众欢迎,成为山西和兰州的两张名片。

除白面外,其他的面做成的汤面别具风味。荞面饸粩(别字)齐牙斩口,韧性差,煮不整,导致荞面个团儿占据半壁江山。三年困难时期,人们创造性的发明了钢丝面,取料玉米,粗粮细作,口感独特,时至今日吃火锅到最后下面时多半要钢丝面,大概想怀怀旧吧。

豆面的地位似乎要高些,原因是坐月子的女人必须吃它一个月直至四十天,以至于过后口舌忆旧,忍不住想尝一尝。豆面的原料以豌豆小麦为主,里面少量掺杂其他杂粮,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杂粮面,故而营养均衡,蛋白为主,吃着吃着上瘾了。豆面的做法较麻烦,和面时必要的添加剂是蒿籽,增加柔韧性,便于手工擀制成薄如纸的面皮,再切成长条,抖开来分解成一抓一抓的,吃时取其一二下锅煮即可。它不受“大男人”爱见,据说是女人饭,饿得快。其实大多数男人香这一口。漫瀚调里有一句歌词道:“长长的豆面软软的糕,感谢共产党的好领导”,不是共产党发明豆面,而是在共产党领导下,人们吃得上过去优待坐月子女人吃的豆面,幸福感在“长长的”修饰语里流露无余。

莜面主产区还有一种汤面,叫汆鱼子,就是先把莜面搓成鱼鱼蒸熟了,再把熟鱼鱼汆入汤里就做成汆鱼鱼了。汆鱼鱼入口滑爽,光洁如鱼,有一种滑鱼入腹的快感。

今日早上,踱步进入门口的小饭馆,花六元要一碗豆面,沙葱花炝的料,吃一口,大畅:就是这个味!




评论

热度(1)